建设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普陀区为青少年提供“数字分身”新体验 2025年02月19日

来源: 新民晚报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主播!”当这个寒假人工智能深度求索(DeepSeek)惊艳四方时,普陀区真光小学五年级的徐仁皓也在假期里和130多名普陀孩子一起,沉浸式地拥抱AI、乐享未来。这场名为“开发‘我的数字分身’——结识数字世界的我”的游园体验活动是普陀区教育局为全区青少年打造的寒假“礼物”。项目借助世界顶尖动画娱乐公司开发的专业数字人生成工具包,尽可能为孩子们呈现数字分身的技术全貌,“数字主播”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图片

  孩子们喜欢这个特别的寒假“礼物”

 体验独一无二的“虚拟分身”

  游园活动中,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数字人演播厅”里传来啧啧惊叹。徐仁皓正对着镜头,兴致勃勃地开启他的“主播首秀”。有趣的是,屏幕上一只活泼可爱的“汪星人”与他的表情、动作完美同步。这正是通过面部捕捉技术实现的神奇效果,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虚拟与现实的奇妙融合。

  而在“元宇宙摄影棚”,高精度建模、面部表情系统、物理模拟、AI驱动细节生成等前沿技术,在专业3D虚拟角色生成工具的助力下,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孩子们凭借自己的创意,从零开始精心塑造自己的数字分身,从发型的样式到五官的轮廓,再到服饰的搭配,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虚拟形象。

  沉浸式互动激起好奇心

  除了拥有个人的“分身”,孩子们还化身为数字世界的“音乐大师”、AI短片的“导演”,将自己脑海里的奇思妙想,变成了一个个肉眼可见的有趣形象。

  “向前走5步,跳起来,后空翻,落地后,跳蝴蝶步。”扭秧歌的机器人在蛇年春晚上火了,而真光小学学生周星骏、龚彦歆和申梦欣合作创作的机器人舞蹈也成为游园会上的亮点。在“文字驱动分身站”,周星骏先写下了动作指令,而后同组的龚彦歆立即借助翻译软件将这段文字翻译成英文,“导演”申梦欣和伙伴们一起设置参数。很快,屏幕上的机器人“听懂”了文字指令,跳起舞来。现场志愿者介绍说:“整个过程中,系统通过理解文字转化成动作,再经过深度学习变成流畅的动画,能让孩子们对自然语言处理、动作合成与动作库、深度学习与动作生成、实时动画与动作映射等技术有一个真实的体验。”

  在“数字人乐队”区域,就算不会任何乐器,孩子们也能尽情享受乐队演奏的乐趣。只需对着摄像头做出乐器演奏的动作,计算机便能迅速进行人体姿势识别,实时追踪动作并分析处理数据,进而生成激昂的音乐。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动作越大,音乐越响亮,仿佛自己真的站在盛大的舞台上激情演奏。

  AI教育要知识和体验兼顾

  孩子们兴奋地说道:“活动太有趣了,让我大开眼界。体验后,我才发现AI技术与实时互动技术如此强大,让虚拟人变得如此智能,能根据指令和环境灵活变化。”

  普陀区是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主任徐蓓娜说,让青少年和人工智能联结,除了介绍相关知识,更要让他们有真实的体验,因此,利用寒假尝试用游园活动的形式,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全面接触数字技术的平台,引导青少年以积极健康方式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体验活动中,学生接触并了解这些新兴技术,培养数字素养和创新意识,更好地理解未来科技和社会趋势,同时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交融产生更深的认知,以‘结识数字世界的我’,全方位感受数字技术的魅力。”

  据介绍,此次游园体验活动围绕“虚拟人物与角色创建”“动作捕捉与骨骼识别”“AI技术与实时互动”三个技术维度,设置了多个互动体验环节,让孩子们在趣味中了解新兴技术,培养数字素养与创新意识,深刻感受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融,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未来科技的大门。

分享: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