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治”聚合力,让垃圾分类投放更便捷 2025年01月13日     来源: 普陀绿容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紧紧抓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近年来,普陀区在垃圾分类数字化治理应用场景建设上不断创新实践,打造“投、收、运”垃圾分类全流程“数治”模式,助力上海市“无废城市”的建设,为构建“垃圾分类2.0升级版”普陀特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住宅小区交投环境更亲民

  为切实提升居住区投放点及周边环境,普陀区高标准建设了39处Ⅰ类精品小区,完成167处Ⅱ类精品小区垃圾房专项更新。

  区别于传统的居民区垃圾厢房,垃圾分类精品小区的投放点除了在投放空间上进行了优化拓宽和整体美化升级,更加注重“场景+”的运用。

  精品小区的生活垃圾投放点内部不仅配置了无接触式感应开启投放口或具备可步入式投放功能、湿垃圾纯净度检测摄像头、垃圾满溢预警感应器、全天候生物酶自动喷洒除臭装置等智能设备,而且增设了助力垃圾分类监管的智能感应平台,与社区“一网统管”平台的云端对接,形成垃圾满溢自动报警、小包垃圾落地自动报警等全新预警系统,达成投放全程无接触、投放环境无异味的全新交投体验。

  可回收物交投渠道更惠民

  “只需在空中轻轻挥舞两下就可以完成一次可回收物交投...”普陀区尝试使用裸眼3D·空中成像非接触式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市民不需要佩戴3D眼镜,不需要直接接触屏幕,只需站在指定位置,通过点击空中投影交互模块,便可进行可回收物交投交售。

  在蓝鲸湾类型的惠民回收服务点,市民还可以通过可回收物自助交投获得的积分,在兑换区或小程序“蓝鲸商城”进行兑换。兑换机内配备了生活必需品,让市民真实体验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便利。

  惠民回收服务点融入饮水纳凉、驱寒避雨、手机充电、紧急用药等功能,实现便利交投与惠民服务相融合。

  截至目前,普陀区已累计建成31处惠民回收服务点,其中已有22处配备24小时智能回收箱,通过智慧赋能前端交投服务网络,为市民提供“交投快捷便利、价格公开透明”的全新交投体验。

  沿街商铺交投方式更便民

  将沿街商铺生活垃圾收运纳入定时定点“刷卡”管理,通过向沿街商铺发放实名认证的IC卡,将商家信息录入到“云端”系统。在商户携带IC卡交投垃圾时,环卫工人用手持设备进行“打卡”,垃圾类型、交投桶数、分类品质等交投数据将自动接入“一网统管”平台。

  通过“普陀垃圾分类”服务号线上精准提醒商户垃圾投放时间,在减少垃圾桶游街现象的同时,避免等待收运时间过长耽误店铺正常营业。此外,对于未按规定投放的沿街商铺,系统通过“普陀垃圾分类”服务号提示商户要按时“打卡”。

  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全区10个街镇、357条道路、8799家沿街商铺。后续将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抓好商户倾倒数据追溯,杜绝垃圾偷乱倒行为,指导环卫收运单位及时优化人员车辆配置,合理调整清运频次,从而推动垃圾清运智能化水平再上台阶。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