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共育!宜川这场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聚焦高质量陪伴

2025年04月01日 来源: 宜川路街道

社区+社会”联合育人新动能,充分发挥多元群体的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赋能学校与家庭,创建合力育人的服务模式,近日,“阳光成长·家长课堂”心理健康辅导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上海市普陀区华阴小学开展,400多名学生家长通过现场互动与视频直播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课堂活动。

活动由宜川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宜川路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主办,上海市普陀区华阴小学、上海普陀区明尘社区发展中心、宜川路街道妇联协办。

活动现场,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开场,询问家长日常会花费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如何陪伴、陪伴的模式是怎样的?以此为切入口,引出现代都市家庭的普遍现象—“陪伴缺乏”,从而导致了部分出现“陪伴困境”。随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了情景案例,来对比讨论分析不同的陪伴方式所带来的结果。

老师根据情景模拟进而提出了“陪伴困境”的核心问题,包含“陪伴的角色”“陪伴的误解”“陪伴的牺牲”等陪伴的区域,提出缺乏陪伴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成长出现不可逆的伤害,例如长期忽视或敷衍的陪伴可能让孩子压抑真实需求,形成讨好型人格,即过度迎合他人以获取认可,缺乏真实表达与自我主张。

在分析和了解了“陪伴困境”的形成、表现形式以及危害后,老师给家长带来了“高质量陪伴”三建议,首先是“在场”原则,要做到无干扰陪伴、兴趣跟随;其次是情感同频,要真情投入、共情表达;最后是学会接纳,要接纳养育方式的不完美。温尼科特曾指出,父母的首要功能是存活,意味着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不必完美,只需持续努力,偶尔的失误并不会破坏亲子关系,父母应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断努力改进。

活动最后,老师布置了“课后练习”,希望大家可以从今天开始试着改变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尝试转换角色,成为孩子们的成长同伴,让孩子们“顺其自然”地长大,给予他们支持的力量。

未来,宜川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将进一步深化“阳光成长·宜心护航”心理健康文明实践项目,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满足学校与家长对孩子教育需求、提升家庭亲子关系的融洽度,帮助家长学习育儿知识与技巧、交流育儿经验心得,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各成长阶段的学习习惯与成长规律,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阳光成长”“全面成长”。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